1. <source id="ttm5p"></source>
    2. <source id="ttm5p"></source>

        經濟學書刊熱點
        當前位置:首頁 > 經濟學書刊熱點
        生活比經濟學更廣闊——評《生活的經濟解釋》
        時間:2019-11-02       稿件來源:中國好書微信公眾號

         

            書籍簡介:《生活的經濟解釋——經濟學的詩和遠方》,熊秉元著,東方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該書共四部分,五十四篇文章,以經濟學的視角,看經濟、讀社會、談政治、說法律。使我們通過大大小小的生活故事,獲得經濟學的世界觀,掌握攫取事物背后真相的智慧。

         

            在中文經濟學界,能夠用一支生花妙筆,把經濟學寫得搖曳生姿的學者并不多。臺灣和香港的學者曾經開風氣之先。張五常教授的書在內地一時洛陽紙貴。熊秉元教授也擁有大量的讀者。文如其人。讀張五常教授的書,不難感受到他的狂狷,在狂狷中透出一種率性和靈慧。讀熊秉元教授的書,仿佛是遇到一位溫和的老友,香茶一杯,清風入懷,聽他絮絮道來,講到妙處,賓主會心一笑,不覺碧山已暮。
            熊秉元先生寫的文章算是經濟學隨筆。在學術圈子里,不知何故,寫得生動,寫得流暢,反而會被同行輕視。加爾布雷思可謂經濟學家里文筆一流的,他著作等身,影響了幾代知識分子,但在經濟學界,如果你夸獎一位學者寫得像加爾布雷思,他可能會很不高興,以為你在挖苦他。哈耶克是享譽全球的思想家,但當他申請到芝加哥大學經濟系任教的時候,卻被無情地拒之門外。很多經濟系教授對他的研究不以為然。他們說,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那么暢銷,他做的研究一定不夠嚴肅。熊秉元教授身在大學,也不得不有所忌憚。盡管他酷愛寫作,但在早年給報紙的副刊寫隨筆的時候,用的是筆名,叫“尹明”,也就是“隱名”的意思。
            現在,熊秉元教授終于不需要再“隱名”了。天下誰人不識君。他的一系列經濟學隨筆,激發了眾多普通讀者對經濟學的熱愛。這本《生活的經濟解釋:經濟學的詩和遠方》,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從經濟、社會、政治、法律,談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點滴小事,講他讀到的有意思的書,一路娓娓動聽,把我們不知不覺地帶入了經濟學的世界。
            熊秉元教授講到了康奈爾大學羅伯特·弗蘭克的暢銷書《牛奶可樂經濟學》(原書名:The Economic Naturalist: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這里用的是大陸中譯本的譯名)。弗蘭克教授在這本書中讓學生們去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尋找那些看起來令人費解的怪事,然后嘗試著從經濟學的角度給出解答。比如,在超市里,為什么牛奶是用方形的盒子裝,而可樂卻是用圓形的瓶子裝。比如,為什么高速公路邊上取款機的鍵盤上會有觸摸式盲文。熊秉元教授的很多思考,也是從生活中的觀察和思考而來的。在路邊小店里吃一碗牛肉面,他會思考,為什么這碗牛肉面沒有以前吃起來那么香了。聽一位女生講,在校門口遇見乞丐會慷慨解囊,但遇到賣口香糖的殘疾人卻會猶豫要不要給錢,這又讓熊秉元教授陷入了沉思。
            處處留心皆學問。熊秉元教授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細節,才能思路泉涌、佳構不斷。他還談到一位有心的商人,在臺灣做餐飲的陳登壽先生。陳先生學歷不高,高中畢業之后就出去打工。有一次,他去看電影,發現觀眾人手一個冰淇淋,于是,他也在一個小角落里擺了個攤,賣冰淇淋。仔細觀察之后,陳先生發現,用五號冰淇淋勺,一升可以挖出兩百球左右,而用小一號的勺子,卻可以挖出四百多球,從外觀來看,一般人是看不出這兩種冰淇淋球的大小的。于是,他對比其他商家的一球八元,推出了“兩球十塊錢”,一下子大受歡迎。
            一般的經濟學隨筆,大多是熊秉元教授所說的“名詞解釋”,即用現實的案例來說明經濟學的原理。這種風格的文章初看覺得新鮮,看多了未免生厭。經濟學看似什么都能解釋,要不要結婚生孩子可以用經濟學解釋,要不要上大學也可以用經濟學解釋,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義,似乎都能用經濟學解釋。經濟學哪里有那么大的魔力。雖說經濟學已經發展得相當純熟,但遠非能夠解釋世間萬象的“社會科學”,生活要比經濟學廣闊得多。如果經濟學不虛心向其他學科學習,只怕會陷入一種狹隘而自負的“經濟學帝國主義”。
            熊秉元教授是師從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的。布坎南教授主要研究財政,但他會從制度、法律甚至哲學的角度,把財政的內在邏輯一層層揭開。熊秉元教授在本書中并未局限于經濟學,他談到了政治選舉、法院判案、公共政策,也關注著臺海關系。在很多時候,他會老老實實地告訴讀者,經濟學無法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比如,他講到,一位臺灣的出租車司機拉乘客的時候就問:“你講國語還是閩南語?”講國語的客人他就不拉,講閩南語的才拉。這種情緒如何用經濟學解釋,如何用經濟學化解?熊秉元教授在書中舉的很多例子,都不斷地提醒我們,經濟學確實是一種強大的思維工具,但正如錘子不能用來砍樹一樣,僅僅有經濟學這一種分析工具,我們是無法理解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的。
            熊秉元教授非常推崇法律經濟學代表人物波斯納教授。他寫道,波斯納教授的寫作風格是“鋸齒式”的:對一個議題,波斯納往往先提出一個觀點,然后旁征博引,講得你不得不信。當你快要深信不疑的時候,波斯納會突然筆鋒一轉,又告訴你“也不盡然”,于是,他又站在對立的一面,一樣振振有詞,滴水不漏。再一轉眼,他又指出全然不同的另一種方向,再推演一番。
            這才是好的經濟學科普文章。糟糕的經濟學科普文章會許諾你,只要了解了經濟學,一切社會問題都迎刃而解,好的經濟學科普文章會告訴你,一切事物都有多個觀察角度,“橫看成嶺側成峰”。經濟學是觀察和思考,是提問和反問,是左右互搏,是頭腦體操,但絕對不是教條的宣揚。古希臘哲學家皮浪告訴我們,在作出任何決定之前,都要先“懸置判斷”。跟隨熊秉元教授學習經濟學的讀者會發現:經濟學教給我們的是謙卑而不是狂妄,教給我們的是開放而不是固執。

      1.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2. 經濟研究雜志社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不得轉載     京ICP備10211437號
      3. 本網所登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本網觀點或意見 常年法律顧問:陸康(重光律師事務所)
      4.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0577-9154      國內統一刊號 CN11-1081/F       國內郵發代號 2-251        國外代號 M16
      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6. 電話/傳真:010-68034153
      7. 本刊微信公眾號:erj_weixin

      8. 校花母狗喷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