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美國貨幣史》,米爾頓·弗里德曼、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該書以貨幣存量為主線,研究了美國1867—1960年近一個世紀的貨幣發展歷程,及其對美國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作者通過對貨幣供應變化和通脹水平的因果關系的細致描繪,證明了貨幣政策對于一國經濟運行的深遠影響,尤其是貨幣在穩定經濟周期中的重要地位。
假期就要過去了,上學期貨幣經濟學的課程讓我走上了貨幣研究的道路。雖然學了很多主流模型,但是貨幣是什么?現實世界里,貨幣政策是如何運作的,貨幣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對于這些現實問題,我一無所知。帶著這些困惑,想到了伯南克在他的自傳《行動的勇氣》里提到的一個細節。在他博士階段決定從事貨幣研究時,他向Stanley Fischer請教,Fischer二話沒說,拿了本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美國貨幣史》給交給他說:“你如果暑假把這本書讀完了,回來了還要研究貨幣,那我們再開始”。2001年,時任美聯儲董事(Board of Governor)的伯南克應邀去弗里德曼90歲生日發表祝壽詞。雖然伯南克在1999年剛發表總結新凱恩斯主義的代表作,但在宴會上,伯南克還是毫不吝嗇地對《美國貨幣史》給予高度評價。他先是回憶了著作里面的四個片段,然后以高潮結尾:他以美聯儲官員的身份向弗里德曼道歉,認為1929年,是美聯儲錯了,他將不會重復1929年的錯誤。
造物弄人,當08年金融危機,美國金融體系風雨飄搖,歷史真的給了伯南克這樣證明平生所學的機會,《行動的勇氣》背后,是弗里德曼40多年前的曠世巨著的鼓舞。自由的思想,獨立的思考如何影響一個國家一段歷史的進程,由此可知。
《美國貨幣史》為什么偉大?
第一,歷久彌新。通讀此書最大的感受是,該書雖講的1867年到1960年,但書中探討的話題確實經久不衰。難怪,諾貝爾經濟學家托賓說,該書囊括了貨幣研究的所有領域。是的,08年金融危機后,一股將金融危機同1907年經濟危機對比研究的熱潮,不能不歸功于弗里德曼對1907年金融恐慌的細致討論。2016年,美國《政治經濟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Economic effectsof runs on early “shadow banks”: Trust companies and the impact of the panic of1907》,用現代計量方法,深入討論了弗里德曼在《美國貨幣史》中提到的紐約Knickerbocker信托公司面臨的擠兌風潮的故事,即在前美聯儲時代(《美聯儲法案》在1913年通過),該信托公司不是紐約清算所會員,危機如何傳染以及被解決的一些歷史片段。歷史再次重演,縱觀08年金融危機,信托公司換成了投資銀行。本質都一樣,他們都沒有進入中央銀行或者準中央銀行的范圍,在流動性危機中,金融系大廈將傾。
第二,視野宏大。張五常寫《佃農理論》從佃農入手由點及面,發展出了變化無窮的價格理論。弗里德曼對貨幣的研究卻很難說由點及面。在該書的整個分析視域中,從始至終,貫穿著歷史的、國際的視野。
講貨幣的定義,當然要探討貨幣的歷史起源,以及貨幣構成的歷史演進。本書橫跨一個世紀,剛好為全世界提供了商品貨幣,紙幣、商品貨幣和紙幣混合的案例。期間,貨幣構成隨著美國的歷史進程演繹和進化,《美國貨幣史》整理和分析了整個貨幣演化的數據,讓人拍案叫絕。無數次,在夜深處,筆者仰天長嘆,人生有一如此巨作,璀璨星河,也如恒星閃耀。
《美國貨幣史》的國際視野是金本位和美國國際地位發展的必然。隨著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從小國模型向大國模型的發展,自然要將美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考慮在內??梢钥吹?,偉大的經濟學家如何就同樣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局限條件,開出診斷書。從白宮到中國大陸,不少經濟學家遭到了政策或者實物界的冷嘲熱瘋,逼得克魯格曼同Stephen Colbert在深夜脫口秀欄目中一起做過山車解釋宏觀經濟學。這只能提醒經濟學家在對現實進行判斷時,要謹慎。
第三,偉大的作品有偉大的細節。Melitz在2003年發表弘文,耶魯的Treb, and Arkolakis(2016)評價道:“國際貿易過去發表的幾乎一切文章都與該文相關”。給定經濟學家國際貿易圈的研究人數,對于一個日均引用增長兩次的文章,該評價并不夸張。筆者研讀該文一學期,驚艷于該文的所有主要注腳幾乎全部發表在后來的《美國經濟評論》等頂刊上。讀一學期的小經驗是,重要文章,請反復讀注腳?!睹绹泿攀贰返淖⒛_毫不遜色。舉兩個小例子。在探討美聯儲制定的貨幣政策效果時,弗里德曼插話到,“通讀美聯儲《年度報告》,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在美國經濟向好時,《年度報告》會渲染貨幣政策對美國經濟的積極作用,在美國經濟蕭條時,《年報報告》會講貨幣政策無能為力”。筆者忍俊不禁,感嘆官僚主義沒有專制和民主之分,是世界現象。第二個例子是《美國貨幣史》對銀行競爭的討論。在注腳中,弗里德曼和施瓦茨探討了當時銀行業存在的一種思想,那就是銀行需要牌照保護,以避免過度競爭促使銀行業鋌而走險。作為價格理論大師,弗里德曼將其與醫生需要牌照保護,從而避免道德風險進行對比,并仔細分析了競爭可能產生的后果。該分析被Keeley在1990年所繼承,發展了銀行牌照有利金融穩定論。而Keeley的分析在2008年后,重被提出,換湯不換藥。以類比做分析,如果類比恰當,往往能夠極大簡化對事物本質的探討。
《美國貨幣史》有很多案例展現了這一絕佳技巧。另一類比大師是哈佛教授LarrySummers。在Shiller的《金融市場》課程中,LarrySummers“打了一次醬油”,講了拯救銀行系統必要性問題。Summers講,如果我們現在讓所有的電話公司破產,美國的損失是不是就是這些電話公司的市值。答案顯然不是,一座港口可以區區幾十億,運輸貨物卻可以千億級。在筆者看來,批評高善文博士的文章打錯了方向,我們反對的不應該是類比,反對的是表達的摸棱兩可,而表達的摸棱兩可本身就是不懂裝懂,套話官話連篇的表現。在美國,政策向公眾的傳遞是及其重要的,美聯儲的政策不僅僅是要讓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分析,更重要的,他們要向幾百名幾乎沒學過經濟學的國會議員以及總統解釋。伯南克為什么這么厲害,保爾森在《自傳》里說,“和伯南克聊天就好像一個學生在上他的研討課”。
作為未來的一個學者,批判性思維是少不了的,即使對于偉大的巨著?!睹绹泿攀贰纷詈髮ω泿耪叩恼呓ㄗh是站不住腳的。該書推廣數量型貨幣政策操作框架,具體是講美聯儲要盯住貨幣供應總量。一個主要的論據體現在該書對大蕭條的分析中,貨幣供應的大幅下滑在作者看來是引發大蕭條的主要原因,而美聯儲緊縮的貨幣政策是犯了“真實貨幣法則”的本本主義錯誤。
1980年,弗里德曼發文表示,美聯儲對于數量型貨幣政策框架陽奉陰違。在弗里德曼的推動下,同是芝加哥出身的大參議員Douglas(也就是著名的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創立者)要美聯儲認真盯住貨幣供應總量。然后我們看到,美聯儲官員在國會報道中,從M1到M3,全部給你寫上,意思是,我們尊重參議員先生您的建議,但是目標如何,具體哪個由我們選。
隨后,格林斯潘大師出現了,似乎讓弗里德曼改變了些許看法。弗里德曼說“既然當前貨幣政策操作沒問題,為什么要隨便改”(If it’s not broke, why fix it?)。伯南克1992年講,我們正是看到了格林斯潘大師的成功,因此我們想總結他的成功之處,將他上升為一個貨幣政策框架,明確下來,通貨膨脹目標制由此被伯南克正式帶入了美聯儲。
有很多既有的理論和研究表明量化型貨幣政策框架難以執行。我在這里補充另一個證據。中國政府歷來是實施的量化型貨幣政策框架,盯住信用總量或者說M2。這體現在了歷任政府的《政府工作報告》里。自09年以來,《政府工作報告》會明確M2增長目標,例如2009年M2增長目標是17%??赡苁且庾R到在執行層面上的困難,從2012年開始,該措辭從增長目標改成了預期增長目標,而到后來,該目標索性放棄。以社會主義中國對銀行的掌控力,中央銀行實施該框架尚如此艱難,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美國,其難度可想而知。以弗里德曼對量化分析的掌控力,除了1929年金融危機,他也可能是觀察到了貨幣增長同經濟增長和價格穩定的某種穩健關系。只是在一個技術快速發展和各種沖擊不斷的社會里,怎么確定這個最優的增長量,本身就是一個難度頗高的技術活。
有個博士同學很幽默,他買了輛車,因為牌照可以DIY,他選了一個老遠就可以讓行內人知道他是經濟學家的號碼,DSGE,中文名是動態一般均衡模型。該模型是美聯儲宏觀預測的主要模型之一?!睹绹泿攀贰诽岢龅闹鲝堧m然從貨幣政策上講沒有達到像DSGE模型這樣的實用效果,但該書從方法到思想都開創了貨幣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高峰,而下一個高峰何時何地才能到來,也許在中國,也許在美國,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貨幣的形式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只有從歷史的角度才能看清這種變革的時候,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