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urce id="ttm5p"></source>
    2. <source id="ttm5p"></source>

        經濟學書刊熱點
        當前位置:首頁 > 經濟學書刊熱點
        評《科技產業經濟學》
        時間:2019-04-07       稿件來源:
           書籍簡介:《科技產業經濟學》,隋映輝著,當代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該書精練地歸納了國內外相關學術研究領域的文獻資料,融合了作者在科技產業經濟研究領域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模式。以學科交叉與機理分析,從科技產業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愿景,對科技產業經濟學進行理論創新和跨界融合,并構建一個兼容并蓄的分析框架與創新生態;基于全球網絡化、科技產業化為核心的跨界、跨域、跨行的大趨勢,加深科技經濟深度融合與產業轉型發展,推進科技產業創新要素的歷史性、系統性演變,建立系統科學的理論架構及應用體系,形成新的科技產業集群形態、價值鏈體系;通過專題性、實證性分析,提供科技產業轉型發展的典型范例,以及形成協調發展的產業形態、創新機制與競爭參照。全書視野開闊、觀點新穎、理論完整、內容豐富,從多維協調、跨域合作與資源共享的技術路線,對科技產業經濟及其學科體系進行了系統性、立體化、全流程的論述。
         
            隨著新科技引爆與產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飛躍,科技產業經濟內容與形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人類面臨新的重大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轉型發展,進而也推動著學科建設、學術探索與理論創新。理論界雖然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理論和方法,但面對科技經濟的迅猛發展,在許多前沿領域進入無人區后,學術研究及學科建設明顯落后于創新發展實踐。特別是對科技產業經濟的理論及解讀,站在不同學科立場、專業視角、利益關系上往往難以得到整體性說明。由于發展階段與研究對象領域的不同,在客觀上,從科學研究以至科技商品化、產業化、市場化的整個過程,被人為分割成不同研究對象、學科領域和分析體系,導致對科技產業經濟體系的碎片化誤讀以及理論詮釋的困惑。
            隋映輝教授新近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80萬字的《科技產業經濟學》(上下冊)一書就是從學科交叉、行業跨界、系統創新的視角,對科技產業經濟這一前沿學術研究領域所做的理論建構及學科建設的貢獻。作為30多年前就進入了科技(產業)經濟這一富礦區的探索者,隋映輝教授以經濟全球化和創新全球化為支點,通過長期的學術積累與實證研究,對科技產業經濟理論范式與應用原理進行了全方位詮釋。以協調發展的技術路線,進行了理論整合和跨界融合,并基于學科結構進行系統性、立體化與全流程的論述,構建了一個兼容并蓄的分析框架與創新生態,形成了多重要素建構的科技產業經濟學體系。
            全書以較大篇幅闡述了多學科在科技產業經濟學體系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作為一門以科技產業系統為研究對象的新興學科,科技產業經濟學是近年來國內外科技經濟與管理理論及應用研究最具活力、最有價值的學科領域。它以科技產業為研究對象,理論科技經濟學等為基礎,研究科技產業的性質特點、關聯結構、運行機制、轉型規律、空間布局及變動規律等,探索科技產業發展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方法,指導科技產業戰略、政策制定及實踐??萍籍a業經濟學的產生起源于對科技產業成長、創新驅動發展與新經濟市場需求等研究,主要表現為科技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演進、科技產業布局、科技產業轉型等研究的發展。一般來說,科技產業經濟理論及應用體系龐大,范圍寬廣,內容豐富。需要從跨學科、多領域理論和創新實踐的結合上,對相關內容進行開放性、動態性和系統性分析,其研究對象主要是廣義的科技產業經濟范疇。它既不完全相同于單個產業經濟主體為研究對象的微觀科技經濟學,又不同于以產業經濟總量為研究對象的宏觀科技經濟學。
            基于以上的理論思路,該書指出,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表現為科學知識的橫向結合,加速學科的演進、分工和分化,出現了一些被傳統經濟學排斥的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另一方面跨學科作為科技經濟發展的需求,表現為學科之間的融合、交叉和集成,跨學科、跨領域研究已成為學科發展的主要途徑。而在網絡化、智能化的數據集成下,海量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處理能力,也給學科發展帶來了一場全方位、顛覆性的思想變革、范式變革和路徑變革。學科交叉、行業跨界、資源共享的大趨勢,改變了傳統的學術研究范式,為科技產業經濟提供了更大的創新空間??萍籍a業經濟學理論構建不僅吸收科學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創新經濟學等理論和方法,還吸收了包括科技社會學、科技文化學、信息經濟學、產業生態學、制度經濟學等相關學科成果,通過要素集成、系統創新,借助研究資源的可用性、共享性、重用性、協作性,進入科技—經濟—社會—政治的復雜巨系統,并聚焦在相關領域以便取得重大突破。為此,科技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改變了傳統經濟學的新古典理論框架體系,將原先視為外生的制度、科技等變量引入研究的核心并融為一體;通過借助大數據等分析工具等,從系統創新研究中獲得一些兼而有之的新觀點、新結論,進而從理論與實踐上解決學科交叉、行業跨界,以及延展性分析框架等。
            該書認為,科技經濟的互為驅動的關系及實踐驗證,以及學科交叉探索的復雜、多樣與爭辯,為科技產業經濟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切入點,也為尋求理論變革提供了可能性。這意味著,新科技產業革命產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多學科的交叉創新與分化重組的結果??萍籍a業學學科建設必然要突破思維壁壘,從科技創新演進與產業轉型發展相結合的系統角度,全面考察產業經濟演進與科技創新發展之間的關系,探討多元要素之間內在的聯系規律,揭示科技與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和政策特征。同時,作為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還要全面考察科技產業結構、產業聚集、產業政策、演進規律、戰略管理和制度創新等問題。只有破除傳統科技經濟理論滯后于創新實踐的矛盾與誤區,才能全面、系統地詮釋科技產業經濟學體系,形成科學技術與產業經濟的交融互動,推動科技產業的持續發展。這就需要尋求新視角、新路徑、新理念對科技產業經濟進行學科交叉的探索與跨行業研究,融合科技經濟與管理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彌補學科之間的脫節或排斥現象,填補學科之間邊緣地帶的空白,將科技、經濟與管理等學科進行系統集成,從而實現科技產業經濟學學科建設的整體化發展。
            顯然,《科技產業經濟學》這部具有鮮明的跨學科色彩的著作,試圖超越傳統科技經濟學思維方式,從學科交叉、行業跨界、實踐檢驗的角度,深入思考科技、經濟、管理及社會等協調發展。通過系統、完整地對科技產業經濟的新要素、新變化和新問題進行理論闡釋和應用研究,系統解讀科技產業內涵及其新解,提出邏輯明晰、開放包容的研究范式與學科框架,梳理科技產業經濟的演進歷程、轉型發展與系統創新的動因,深入分析科技產業演進的運行機制及集群形成變動過程。在論述相關理論文獻的基礎上,全書解讀了系統創新、科技滯存、知識外包、中介系統、科技品牌、高端并購、企業轉型、城市創新,科技園區等發展現象與實踐。同時,運用多視角、跨學科、多領域的研究成果構建科技產業經濟理論體系,構筑了宏觀層面的協調發展,中觀層面的有機整合,微觀層面的七位一體(府產學研資介用)的理論架構及闡釋體系。展示了新興科技與產業經濟交融互動、協調發展的前景,完成了一項具有理論重組與學科建設意義的系統工程,為應對新科技革命與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一部具有知識價值的理論成果。
            (節選自《[書評]方新:<科技產業經濟學>——一部學科交叉、行業跨界的科技經濟理論成果》,原文載于科技經濟與管理微信公眾號,作者方新)
         
      1.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2. 經濟研究雜志社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不得轉載     京ICP備10211437號
      3. 本網所登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本網觀點或意見 常年法律顧問:陸康(重光律師事務所)
      4.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0577-9154      國內統一刊號 CN11-1081/F       國內郵發代號 2-251        國外代號 M16
      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6. 電話/傳真:010-68034153
      7. 本刊微信公眾號:erj_weixin

      8. 校花母狗喷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