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四十年》,張卓元、胡家勇、萬軍等著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該書是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中國當代經濟學家,黨的重要文件撰稿人,改革歷史的見證人張卓元教授牽頭組織撰寫。全書系統梳理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在基本經濟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市場決定論、宏觀調控、對外開放、經濟發展成就等多個方面經濟理論和實踐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國經濟學40年理論探索、發展歷程、基本脈絡、理論創新、主要經驗和今后發展的方向。
近日張卓元、胡家勇、萬軍教授的新著《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四十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以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進行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背景,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歷史維度,系統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理論演進的脈絡,內容涵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等重大理論與政策在改革開放40年間各個重要時期的突破及創新,闡述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經濟理論創新之間的內在聯系,即經濟理論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它又指導了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該書對構建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以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理論意義。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整體實力和經濟水平有了重大飛躍: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第一貨物出口大國和重要對外投資國;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份額達到15.3%,比1978年提高了13.5個百分點;人均GDP從1978年的190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9000美元左右,我國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從1978年到2017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4億人,農村從普遍貧困走向整體消除絕對貧困。我國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所創造的令人驚嘆的世界奇跡,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取得的,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的成就。正如該書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40年發展輝煌成果時所言,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無可爭辯地證明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括經濟理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創新的源泉,改革開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隨著經濟理論的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在總結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概括出來的。從改革開放初期引入市場機制、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到黨的十四大明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創新經歷了長期的理論爭論與理論探索;從1981年第一次明確提出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到黨的十九大對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變化做出新的重要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發展也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創新指導了偉大實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經濟理論創新對實踐無疑具有重大先導作用,改革開放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需要經濟理論創新和提供科學的指導。因此,每一次重大的經濟理論創新又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譬如在市場經濟、所有制關系、資源配置方式、宏觀調控模式、分配關系和對外開放等方面,在這些經濟理論創新的正確導向下,實現了漸進式的調整與變革??傊?,在偉大實踐基礎上,經濟理論的創新成為經濟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對于引領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不僅為經濟理論創新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而且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和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我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實踐與理論也將進入新時代。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獲得成功的經濟制度、經濟運行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系統化,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理論體系,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節選自《源于偉大實踐的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原文載于人民網,作者郭其友、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