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urce id="ttm5p"></source>
    2. <source id="ttm5p"></source>

        研究機構動態
        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機構動態
        首屆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在人大召開
        時間:2019-12-02       稿件來源: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首屆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19日上午,首屆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116報告廳盛大開幕。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在開幕致辭中對本次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為發展經濟學理論提供了最為生動的素材和豐富的養料,在此背景下召開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恰逢其時、意義重大。開幕式致辭結束后,會議進入年會年度嘉賓主題演講環節。
            世界著名經濟學家、《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原主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Pranab Bardhan教授作了精彩的年會年度嘉賓主題演講——《經濟發展中的治理:中印比較》。他對比了中國和印度在經濟發展中的治理問題,包括中印政府不同的內部組織結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組織能力和治理能力等。他還分享了他對中國獨特發展模式的看法,他說雖然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這并不會影響到中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長期的、令人矚目的成績。中國的治理體系是中國發展模式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他也指出了中國在治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缺少開放性和批判性思維。他說中國的體制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問責制,區別于西方國家自下而上的問責制,在相對集權的政治制度下,中國的決策是長期的、穩定的,但同時也要警惕權利的濫用問題。
            年會年度嘉賓主題演講結束后,經濟學院李勇副院長主持了中國發展政策論壇主旨演講環節。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教授首先進行主旨演講。他的演講題目是《相同目標和路徑下的中國組合》,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可以分為五個階段:馬爾薩斯貧困陷阱、格爾茨內卷化、劉易斯二元經濟發展、劉易斯轉折點、索洛新古典增長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真正地把中國經濟從之前的內卷化,甚至是馬爾薩斯陷阱,推入到了二元經濟發展時期。他深入分析了中國如何擺脫馬爾薩斯陷阱,如何由劉易斯轉折點進入新古典經濟增長,并從人口紅利、勞動生產率、改革開放等變量,探討了中國經濟增長各階段的特征以及未來的解決方法。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研究員就《關于經濟增長的三個問題》進行了主旨演講。他提出經濟學研究本身應該向更為成熟的方向轉變,并對經濟學研究提出了靜下來、專業化、不斷積累這三大要求。他說如果想要持續地辦一個經濟學年會需要一個圈子,需要一個相互討論、相互激勵的機制。此外,他提了三個問題:第一,資本是什么?第二,什么是歷史需求峰值,第三,增長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家產生怎樣的作用?他著重強調了創新作為現代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對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他說這三個問題是同一個增長模型的兩面,經濟學研究要會發現問題,更要結合中國實際針對問題進行改進。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教授的演講題目是《貿易戰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思考》,他主要介紹了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的區別,從發展要素的角度區分了二者的不同,現在的增長的要素已不是最早的勞動和資本,而是勞動、教育、人力資本、物質資本,以及制度。制度經濟學的發展,已經使得制度改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的要素。他還談到了發展的三個重要優勢:比較優勢、后發優勢和本土優勢。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教授的演講題目是《中國的歷史轉型》,他提出觀察中國真正轉型的兩個維度,一個是經濟衰退率下降帶來的長期經濟績效,另一個是結構變遷中農民與鄉土粘度的變化。中國奇跡的根本是衰退率下降帶來的經濟績效的提高,而非高增長率帶來的增長奇跡。中國轉型面臨的挑戰是結構變遷方式帶來的農民與土地和村莊松動滯后。針對中國如何完成偉大轉型這一問題,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在邁向全面開放的過程中,應實現經濟和政治的良性互動,防止負增長。二是要致力于實現中國的結構現代化,解決農民跟土地黏度的變化問題,結構轉變只有帶來土地黏度的變化,才是真正的轉型。
            開幕式結束后,會議進入平行論壇環節。論壇圍繞“公共政策與發展”“宏觀經濟與貿易”“可持續發展”“制度變遷與公共財政”四個核心議題展開。與會嘉賓分享優秀會議論文59篇,參會者踴躍演講和討論,將學術研究與解決現實問題緊密結合,積極為中國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建言獻策,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20日上午,年會“頂尖期刊主編與作者互動交流會”環節在明德主樓728會議室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交流處副處長宋揚主持。
            《經濟研究》雜志社社長張永山教授從《經濟研究》期刊特點、《經濟研究》審稿制度和學術論壇三個方面向與會師生做了介紹。他表示,《經濟研究》強調學術、強調前沿、強調中國問題。優質的經濟學研究必須要在把握國家方針政策的基礎上,由歷史發展階段上升為學理性的問題,在實證基礎上增加理論和邏輯空間。
            《管理世界》責任編輯李逸飛老師介紹了雜志的基本情況、辦刊宗旨和欄目舉措。他提到,《管理世界》創辦以來一直推崇的辦刊理念就是研究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其中最重視的內容就是學術文章的生命力。
            《中國工業經濟》編輯部主任王燕梅教授介紹了雜志的學科領域情況和“三大評價”評審原則。她表示,《中國工業經濟》的辦刊思路是立足于“開放、多元、共享、精細”,汲取多方資源、開放多個視角、盡可能公開展示和精細校對。
            《China Economic Review》主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張曉波教授介紹了CER雜志獨特的運作模式。他強調了英文語法、與中國經濟問題相關、文章創新性等因素在文章投稿中的重要性。張曉波教授希望未來30年中國經濟問題能夠成為主流,鼓勵投稿人用國際的語言來講好中國故事,把好的研究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是CER辦刊的主要宗旨所在。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編輯部主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蘇保忠教授用三句話總結自己的觀點:第一,CAER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期刊;第二,發展經濟學是CAER期刊的永恒話題;第三,非常歡迎大家踴躍投稿。CAER在近12個月的接受率是15%左右,國際影響已經覆蓋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選題方面,城鄉關系、農村發展、環境與發展都是非常熱門的主題。
            《China & World Economy》編輯部主任馮曉明博士簡要介紹了CWE作為國內第一本英文經濟學期刊的創刊歷史,2006年進入SSCI后影響因子逐年提高,全球征訂數量已經達到5529家。CWE英文刊面向的讀者更多是國內外研究機構,定位是中國一手的研究,關注的領域是非常廣泛的。CWE能夠為讀者提供非常優秀的推送服務和便捷暢通的編輯部聯系渠道,在選題轉換和翻譯合作方面也能夠為投稿者提供諸多便利。
            演講結束后,期刊主編在互動環節詳細解答了與會者提出的問題。
            20日上午11點半,首屆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閉幕式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主樓728舉行。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出席并發表演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劉守英主持,與會學者及經濟學院師生100余人聆聽了演講。
            林毅夫教授的演講主要圍繞發展經濟學的范式轉變與新結構經濟學展開。他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1年來,中國經濟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這一偉大的經濟現象背后一定有新的經濟學理論值得研究,新的發展經濟學問題值得反思。林毅夫教授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新結構經濟學。作為現代經濟學的反思,他并不主張照搬任何既有的理論,他認為任何理論都來自于對現實世界的觀察,不同現象背后有著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思維。他認為結構主義的失敗是因為其忽略了產業結構的內生性,林毅夫教授倡導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研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以及結構的決定性因素,并將這種研究方式稱為新結構經濟學。林毅夫教授認為,雖然主流理論經過了大量數學模型和實驗的檢驗,較為嚴謹,但卻是基于發達國家的產業、制度和文化的理論,我們要看到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階段性差異,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結構性差異放在理論研究中,才能構建出新的發展經濟學、新的轉型經濟學以及新的現代經濟學子學科,也只有注重結構性差異的研究,才是創新的、有價值的、可以改造世界的。
            林毅夫教授演講結束后,劉守英院長表示,林毅夫教授為我們經濟學人做了一個范式,他采用新的研究方法進行創新,也告訴我們不要相信任何現有理論可以解決全部問題,如果每一位經濟學人都能有林老師的精神,就一定可以推進學術研究百花齊放,推動中國經濟繁榮興旺,真正實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
            最后,劉守英院長宣布首屆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圓滿結束。他再次感謝了遠道而來的與會嘉賓與學者,以及為會議成功舉辦付出艱苦努力的全體會務人員,并由衷希望明年此時再聚首,繼續為中國經濟發展理論貢獻真知灼見!

      1.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2. 經濟研究雜志社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不得轉載     京ICP備10211437號
      3. 本網所登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本網觀點或意見 常年法律顧問:陸康(重光律師事務所)
      4.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0577-9154      國內統一刊號 CN11-1081/F       國內郵發代號 2-251        國外代號 M16
      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6. 電話/傳真:010-68034153
      7. 本刊微信公眾號:erj_weixin

      8. 校花母狗喷水小说